170 万立方米!俄木材加速布局中东北非,对华出口同比下滑 10%!

中东北非成为新阵地的深层原因

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欧盟此前是俄罗斯木材的重要市场,但受制裁影响,俄罗斯林业巨头如 Segezha 集团早已完全停止对欧出口。中东北非地区与俄罗斯无显著地缘政治冲突,且该区域近年来基建项目增多,对木材的建筑需求持续上升,成为俄罗斯替代欧洲市场的优质选择。像埃及等国的建筑、家具制造业发展,对木材的稳定需求为俄罗斯提供了可靠出口渠道。

出口增长趋势显著:俄罗斯木材对中东地区的出口早有增长苗头,2023 年其木材对阿联酋出口量就已增长两倍,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为 2024 年向中东北非地区大规模出口奠定了市场基础,也让俄罗斯更坚定地将该区域作为出口布局重点。
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的额外诱因

俄方出口政策限制:俄罗斯从 2022 年起全面禁止未加工原木出口,仅少数口岸允许特定树种出口,这与中国此前对俄罗斯原木的进口需求形成错配。虽然桦木等少数品种例外,但整体原木供应受限,而中国木材加工企业适应锯材、胶合板等加工木材的调整需要时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需求。同时,俄罗斯长期通过提高原木出口关税鼓励深加工,也抬高了中国进口成本。

中国产业与环保调整:随着中国环保理念升级,木材加工行业面临更严格的环保管控,部分高耗木企业产能收缩。此外,中国也在拓宽木材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这也分流了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加剧其对华出口的下滑态势。

俄罗斯木材行业的多重困境不止表面压力

成本压力持续攀升:除了汇率问题,俄罗斯 2023 - 2025 年持续上调林场租金,累计增幅达 15.5%,这给全行业带来每年约 30 亿卢布的额外负担,大型企业额外支出数千万卢布,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叠加铁路运量不足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产业基础薄弱制约发展:俄罗斯森林工业长期存在技术落后问题,大部分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超 25 年,磨损率达 57%,人均伐木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且仅有 20% 的原木用于深加工,远低于发达国家 80% 的水平,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除价格外缺乏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环保与政策的双重约束:俄罗斯推行绿色新政,通过森林固碳实现碳中和,这会限制木材采伐规模。同时,其森林认证体系不完善,多数木材难以通过 FSC 认证,不仅难以进入部分高标准市场,也影响了整体出口效率,这也是其采伐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业破局需政策与市场双向发力

政策层面:俄罗斯企业呼吁成立的 “行动指挥部”,可针对性解决租金、运输等问题。参考过往建议,俄罗斯可适当放缓林场租金上涨节奏,优化铁路运输调配。同时,可延续对木材深加工设备进口零关税的政策,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市场与合作层面:俄罗斯需深化与中东北非市场的物流与贸易对接,降低运输成本。此外,中俄可加强木材深加工合作,中国企业赴俄投资建厂,既能规避俄方出口限制和关税壁垒,也能帮助俄罗斯消化木材产能,实现双赢,这也是中俄木材贸易未来的重要趋势。

【免责声明】:筑木通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筑木通所有,转载需取得筑木通书面授权,且筑木通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筑木通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筑木通(400-6000-198)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