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木正式交割后,通过走访贸易商及加工厂,现将交割环节中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式汇总如下,为行业实操提供参考。
一、交割效率:流程设计与协同机制是关键
核心问题
交割效率受三大因素制约:
检尺方式:机器检尺耗时 20-40 分钟,人工检尺需 40-70 分钟,效率差异显著;
分选模式:提前分选成本 10 元 / 根,现场分选仅 2 元 / 根,但提前分选可降低挑战失败风险,现场分选虽节省费用却增加交割不确定性;
挑战机制:买方拥有 3 次挑战机会,每次挑战后需重新铺地,显著延长交割时长。
优化方案
创新流程设计可有效提升效率:
对堆存原木直接开展挑战检验,未提前分选的原木堆分为三份,卖方先标记不愿交割部分,买方在其基础上标记问题原木,再进行抓抱作业;
借鉴岚山隆盛厂库经验,通过提前分选 + 友好协商,即便使用近半年旧货也可快速完成交割,减少流程内耗。
二、交货成本:尺差与费用的平衡艺术
核心问题
成本争议集中于两方面:
尺差差异:岚山地区尺差 11.23%,太仓地区 7.89%;机器检尺因参数设置可能过严,人工检尺虽依国标,但存在偏向卖方的行业惯性,难以完全获得买方认可;
费用结构:6 米中 A 车船板费用统一为 10 元,旧货拣选费 20 元,新货仅 5 元,成本差异显著。
优化路径
机器检尺过严问题可参考隆盛厂库模式,通过利益让渡 + 协商机制实现平衡;
人工检尺需强化全程记录留痕,辅以影像资料存档,并引入第三方复检或机器复核,提升信任度。
三、接货成本:市场波动下的应对策略
现实困境
未找到加工厂时,码头堆存费 0.6 元 / 天(月均 18 元)+ 短导费 5 元,合计额外成本 23 元,还需承担货物折旧风险;
找到加工厂时,受现货市场行情影响,多头可能需主动让利 20 元并承担账期。
创新思路
据中信建投期货测算,太仓地区 6 米中 A 新货成本 787 元,旧货 791 元。加工厂可通过 750 元带账期接货后套入期货市场,形成套利空间(实际效果待市场验证)。
四、高温影响:作业时段的科学调整
近期太仓、岚山地区持续高温,一手三次挑战的检验流程不仅延长作业时间,还增加人员中暑风险。建议优化作业时段: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交割,午间时段仅开展货物标记工作,平衡效率与安全。
原木交割的顺畅进行需多方协同,从流程设计、成本控制到风险规避,需结合实际场景灵活调整策略,方能实现买卖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