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建筑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中与建筑业相关的内容,既是对行业现状的总结,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
国务院总理李强
一、2024 年建筑业相关总结
宏观与政策层面
国内生产总值达 134.9 万亿元,增长 5%。
一次性增加 6 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 1500 亿元。
“两重”“两新” 与城镇化
扎实推进 “两重” 建设,加力支持 “两新” 工作。出台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7%。
绿色低碳与新兴产业
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 40%,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3.7 亿千瓦。
商业航天、北斗应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 10%。
海外工程与面临困难
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基层财政困难、企业账款拖欠等问题,而困难中往往蕴含着机遇。
二、2025 年建筑业相关展望
宏观与政策导向
提高赤字率,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5000 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 11.86 万亿元。同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整治 “内卷式” 竞争,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城市更新与 “两重” 工程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建设 “好房子”。
更大力度支持 “两重” 建设,推动 “三北” 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绿色低碳与新兴产业
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零碳园区、工厂,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
其他重点领域
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提升重点区域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统筹推进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保障中欧班列稳定运行。
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信号
账款拖欠问题有望缓解:2025 年拟安排的 4.4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相关要求,央企国企将带头清欠。
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民生等薄弱领域,“两重” 建设也将持续推进,去年已支持 1465 个重大项目。
房地产市场带来机遇:专项债券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将推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回稳,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对施工企业有利。
四、各省建筑产业相关目标
31 省市相继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筑产业和工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计划:
北京将加快建筑低碳发展,完成 3800 万平方米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绿色企业比例达到 30% 以上。
天津推进 30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 180 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上海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启动 25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重庆实施城市片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多项攻坚行动。
其他省份也在城市更新、绿色建筑、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各自目标,推动建筑业在本地的高质量发展。
从政府工作报告及各省规划来看,建筑业未来将在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城市更新等领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应把握政策导向,积极适应行业变化,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