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本土需求引价格分化,对华出口 “软减硬增” 结构转换

本土需求引价格分化,对华出口 “软减硬增” 结构转换

本土需求引价格分化,对华出口 “软减硬增” 结构转换
    马上咨询
    今年以来,德国木材市场展现出本土消费与出口显著分化
    德国国内软木需求旺盛,推动价格持续走高。例如,主导品种云杉 BC2b+等级短材价格达到每立方米105至115欧元;松木短材价格在每立方米 80 至 90 欧元之间;落叶松和花旗松因需求旺盛,价格高达每立方米 140 欧元。
    市场对软木偏好度提升导致硬木采伐意愿下降,供应端收紧,虽然价格维持高位但成交量受限。多数硬木锯木厂原定采购量已无法覆盖实际生产需求,供需失衡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但由于价格过高,市场购入反而出现减少。
    2025 年8月前,德国对中国木材出口同比下滑 45.6% 至 74.68 万立方米,进口金额同比下滑 33.7% 至 1.76 亿美元。中国自德进口木材开始呈现出 “软降硬升” 的结构性分化,软木进口量同比锐减 63.7% 至 37 万立方米,均价下滑 3.7%;硬木进口量则逆势增长 6.7% 至 37.62 万立方米,均价上升 4.6%。

    今年前七个月,软木、硬木占比分别为49.6%与50.4%,几乎持平。其中,软木进口量同比锐减63.7%至37万立方米,均价下滑3.7%;硬木进口量则逆势增长6.7%至37.62万立方米,均价上升4.6%。

    其中,各类软木材种进口数量集体下滑:冷杉和云杉原木下滑63.8%,进口单价下降0.3%;锯材进口下滑77.9%,进口单价下降3.5%。红松和樟子松进口量缩减30.3%,单价下降0.1%;锯材下降33.6%,单价增长0.8%。

    相比之下,硬木材种进口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橡木原木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43.7%,进口单价增长1.9%;锯材亦同步增长39.4%,单价增长24.9%。原木作为进口数量最多的材种,前7个月的进口量下滑5.7%,单价下降2.8%。

    软木凭借市场高需求占据有利地位,其影响通过 “劳动力分流” 传导至硬木产业链,具体表现为:人力流向倾斜,软木的高需求吸引了木材行业中大量伐木、运输环节的劳动力,导致硬木采运环节的人力供给持续减少。硬木生产链条受阻,采运是硬木从产地到加工端的关键环节,人力缺口扩大直接导致硬木原料从采伐到运输的效率下降,间接加剧了硬木供给端的紧张状态。

    【免责声明】:筑木通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筑木通所有,转载需取得筑木通书面授权,且筑木通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筑木通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筑木通(400-6000-198)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