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杜兰德线两侧的炮火与对峙成为常态,另一场无声的掠夺正在边境山地蔓延。在这条横跨 2640 公里、连接伊朗与中国的全球最危险陆地边境上,塔利班主导的木材砍伐与走私活动正趁乱激增,将稀缺的森林资源异化为冲突漩涡中的 “黑色利润”。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巴阿边境 “木材、木制品及木炭” 贸易额已达 3600 万美元,占边境总贸易额的 5.5%,较 2021 年塔利班掌权前大幅增长。但这个看似可观的数字,在分析师眼中只是冰山一角 —— 阿富汗东部库纳尔、努尔斯坦等省份的雪松与松树林正被砍伐殆尽,大量木材通过 “灰色市场” 涌入巴基斯坦供应链,实际规模远超统计范畴。
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的报告揭露了这一贸易的制度化本质:塔利班官员在检查站对走私木材征税,非正规运输路线纵横交错,跨境运输网络已然成型,木材走私已成为该地区有组织犯罪最赚钱的生意之一。这种 “官方默许 + 地下运作” 的模式,让非法砍伐从零散行为升级为系统性掠夺。
联合国的警告更直指问题核心:2021 年以来,随着传统援助渠道中断,阿富汗自然资源变现活动持续增多,非法砍伐与木材走私已成为塔利班收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塔利班高层多次公开承诺打击此类行为,甚至计划成立 “绿色部门” 遏制森林砍伐,但阿富汗农业部门证实该机构仍处于 “筹备阶段”,《科学美国人》的评价更为直白—— 其在解决 “冲突木材” 问题上 “几乎未采取实际行动”。
这场掠夺带来的代价早已超越生态范畴。Wood Central 的调查显示,森林砍伐与污染每年导致阿富汗至少 3000 人死亡。更严峻的是,数十年来,这片土地的森林一直为 “冲突木材” 贸易提供货源,经巴基斯坦中转出口的走私木材枕木,甚至成为当地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在当前巴阿冲突因杜兰线争议、难民遣返等问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这种 “以林养战” 的恶性循环,无疑给边境和平再添枷锁。
边境口岸的时开时闭曾让部分走私木材陷入僵局,但冲突造成的管控真空与经济困局,反而成为非法贸易的 “催化剂”。当炮火熄灭时,被锯倒的森林已无法复生;当停火协议墨迹未干时,电锯声仍在山地回荡。在这场生态与和平的双重危机中,被砍伐的不仅是树木,更是巴阿两国重建互信的脆弱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