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马上咨询

    2025年1月至8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到6056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前7个月收窄6.3个百分点。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长三角和深圳成为投资热土。前8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28.0%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房企拿地热情依然高涨。

    拿地区域分布

    长三角地区:以1824亿元的拿地金额领跑全国,显示出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和投资价值。

    深圳:单宗地块成交额创新高,其中宝安中心板块一宗地块以86亿元总价成交,刷新区域纪录。

    拿地企业类型

    央国企:在土地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占比75%。

    民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资强度,如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2025年1-8月,绿城中国以1144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新增货值规模为996亿元,位列第二,中海地产以923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三。TOP10企业2025年1-8月新增货值总额7312亿元,TOP100企业的43.6%,新增货值门槛为59亿元。

    多地流拍及收储地块通过“调规”实现再出让市场认可程度较高

    8月,多宗流拍及收储地块通过“调规”实现再出让。2024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三个方面18条举措处置闲置存量土地,明确鼓励地方政府“收、调、供”联动,为调规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后,各地出现“商改住”“降容”“退地再挂”案例。多地流拍及收储地块通过“调规”实现再出让,获得了市场认可。

    地块“调规”主要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商业比例、放宽计容规则等方式增加项目价值。目前土地“调规再出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块此前遭遇“流拍”,通过调规可以增加地块吸引力,使其顺利出让。另一类主要是收储地块,今年以来多地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取得一定进展,政府收回地块预计将通过调规后重新再出让。8月,宁波江北区01-06-01、06地块、深圳宝中南街坊地块均相继调规后成功出让。

    专家认为,土地“调规”在平衡供需、降低房企负担方面效果显著,为市场注入稳定性。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落地,土地市场结构优化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重点区域及城市房企拿地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2025年1-8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24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896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486亿元,位居第三。

    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建发在杭州、北京、苏州和成都四个城市拿地金额进入前十,绿城和保利均在3个城市的拿地金额位列前十,头部企业聚焦核心城市加大力度补仓。滨江集团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额第一;兴耀房产集团、大华集团在上海增加土地储备;嘉禾兴地产进入成都拿地金额前十。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来看,8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深圳和长三角地区。入榜地块中,深圳有3宗入榜,总成交金额高达116亿元,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宁波、无锡、南通各有一宗入榜,总计成交金额为69亿元。其中,深圳新安街道地块以总成交价86亿元位列第一,该地块成交楼面价刷新宝安中心板块住宅用地单价纪录。从拿地企业来看,高总价地块拿地企业主要以央企和城投为主。
    【免责声明】:筑木通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筑木通所有,转载需取得筑木通书面授权,且筑木通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筑木通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筑木通(400-6000-198)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