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恒大退市后,最惨的是谁?买了烂尾楼的业主怎么办?2.4万亿债又该谁来还?

恒大退市后,最惨的是谁?买了烂尾楼的业主怎么办?2.4万亿债又该谁来还?

恒大退市后,最惨的是谁?买了烂尾楼的业主怎么办?2.4万亿债又该谁来还?
    马上咨询

    8月25日,中国恒大正式退市!从4000亿市值巅峰到21亿港元“仙股”,这家曾经的宇宙房企仅用16年就跌入深渊。

    你以为只是退市?背后是2.4万亿债务黑洞、70万套烂尾房、百万家庭的血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恒大退市的真相——谁为这场资本盛宴买单?散户的股票变废纸,业主的房财两空,许家印的帝国崩塌后,中国房地产将何去何从?

    根据公告,恒大的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上市地位将于8月25日正式撤销,这也意味着香港交易所将永久抹去03333这个代码。

    恒大的退市其实并不意外,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以来,恒大始终未能满足复牌条件,最终触发港交所“快速除牌”机制。

    不过,从港股退市,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恒大永远也弥补不了,当年挖下的“大窟窿”了。

    据清盘人披露的数据:目前清盘人仅掌控100余家子公司,资产价值约270亿港元,实际变现金额仅20亿港元,面对3500亿港元的已申报债权,清偿率不足1%。除了大批债权人之外,恒大当年的“轰然坍塌”,还对整个地产供应链上下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截至2022年底,中国恒大负债总额为24374亿元,其中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高达10022.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此前踩雷恒大的A股上市公司有26家,其中当年有20家业绩亏损,6家大幅下滑,另外这26家上市公司公开对恒大计提的坏账超过了353亿元,金额庞大。

    如今,距离当初恒大暴雷已经过去多年,其也即将退市,那些年被站在“宇宙房企”背后的供应商们,如今都怎么了?是否都已经走出了泥潭?

    拿广田集团来说,两家企业最初合作是在2007年。当时一年的签约合同不到10亿元,如今10年过去,两家公司累计签约合同超过400亿元。

    作为回礼,广田老板叶远西斥资50亿元成为恒大首批战略投资人之一 ,恒大也承诺每年拿出约35亿的装修任务给广田,两家深度绑定,互利共赢。

    然而,随着恒大爆雷,广田也跟着遭殃。

    数据显示,广田集团2018年—2022年营收从143.98亿元下跌至35.64亿元,降幅达75.25%。同时,归母净利润也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2021年亏损55.88亿元,2022年亏损53.11亿元。

    营收断崖式下滑,经营业绩也连年亏损,广田深陷债务危机。

    2022年5月,广田集团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塑价值”为由申请重组。

    广田手中持有恒大32.47亿元的股票未得到兑现,为摆脱困境,广田于2023年1月进行破产重组。

    像广田这样被恒大祸害的企业,不在少数。

    其中最严重的要数建筑老大哥南通三建,被恒大拖欠360亿元,最终因无力偿还上下游的工程款,被迫宣告破产。

    然而,随着老大哥倒下,紧跟在破产队伍里的还有云南路建、成龙建设、南通六建、中达建设等


    真应了那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不过,广田的危机貌似没南通三建那么凄惨,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摘帽”重生。

    2024年6月,广田发布公司撤销股票交易退市的风险警示,这预示着广田集团重组成功。

    公告显示,*ST广田引入1家产业投资人和4家财务投资人,共计收到14.1亿元的重组投资款用来偿还大部分债务。


    金螳螂:市值缩水500亿,4年仍未走出泥潭

    在恒大的供应商体系中,金螳螂是不得不提的一家。

    作为装饰行业的巨头,金螳螂与恒大的“纠葛”最早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两家巨头开始业务往来。

    2010年11月,金螳螂与中国恒大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恒大成为金螳螂的第一大客户,当年其业务占比达到6.71%。之后,恒大的业务占比继续走高,到2020年最巅峰时业务收入占比更是超过了20%,恒大成了金螳螂最核心的客户。

    资料显示,为了捆绑住恒大,在双方深度合作时期,金螳螂控股股东朱兴良甚至跟着许家印玩起了足球。

    2015年11月,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登陆新三板,成为亚洲足球第一股。2016年1月14日,恒大淘宝定向增发8.69亿元,金螳螂购得250万股成为其第六大股东。不过,随着2021年3月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摘牌,这笔投资最终打了水漂。另外,随着恒大爆发危机,金螳螂也是迅速翻脸

    2021年10月20日,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法院对金螳螂因其他民事起诉恒大武汉公司、鄂州恒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案正式立案;2021年12月3日,金螳螂发布公告称,本次起诉恒大涉及案件共694件,案由均为恒大及其成员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工程款等款项,案涉标的额共8.82亿元;没多久,其再次发布公告称,自前次披露诉讼事项至公告披露之日,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诉讼、仲裁案件合计17.1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9%。

    对于金螳螂而言,恒大的轰然坍塌对其造成巨大冲击。从业绩来看,2021年金螳螂实现营收253.71亿元,同比下滑18.79%;实现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08.52%,亏损金额创出新高,而导致业绩巨额亏损的原因,正是恒大带来的大批坏账。据媒体统计,仅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螳螂对恒大的应收款项总敞口合计82.4亿元,累计计提各类减值损失57.89亿元,应收款项敞口净额24.51亿元。

    如今,距离恒大暴雷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虽然业绩已经明显恢复,但金螳螂其实仍然还没有走出泥潭,起码从股价来看如此。截至8月21日收盘,金螳螂股价报收3.61元/股,总市值为94亿元。跟历史最高点24.65元/股相比,金螳螂如今的股价仍只有零头,市值更是缩水超过500亿元。


    致命模式,垫资施工拖垮巨头

    这些企业的倒下,往往源于一个简单又致命的模式:垫资施工。

    以合肥建工为例就很清楚。这家67年的老牌国企,高峰期70%以上的项目都来自恒大。它需要自己先垫付工程款,垫资比例常常超过70%。结果恒大暴雷,工程款收不回来。更糟的是,因为资金都被恒大项目占用,连其他非恒大项目的工程款也无力追讨,导致现金流彻底断裂。

    类似的情况在多家特级企业身上重演。江苏华昊建设集团,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还是“中国驰名商标”,今年4月被宣告破产清算。

    江苏省建工集团,去年底就有1281家债权人申报了177亿多元的债务,今年7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成为常州地区最大的破产案。

    恒大埋下的债务天坑,落在每个企业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起初企业是抱着赚大钱的信念入局,如今却被恒大坑骗,摊上各种官司与巨额债务,甚至有的走投无路只能宣告破产。

    企业想要熬过债务寒冬,除了要积极向恒大讨债,还要不断寻求新的转型出路,不然被时代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筑木通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筑木通所有,转载需取得筑木通书面授权,且筑木通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筑木通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筑木通(400-6000-198)处理。